檢測結論及建議
|
結論:
粉塵檢測結論
該公司工作場所粉塵應檢測6種,實檢測6種。其中矽塵-總塵40個作業點120個樣品,矽塵-呼塵40個作業點120個樣品,電焊煙塵1個作業點3個樣品,其他粉塵3個作業點9個樣品,石膏粉塵-總塵3個作業點9個樣品,石膏呼塵-總塵3個作業點9個樣品,檢測結果均符合GBZ 2.1-2019《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規定。
化學因素檢測結論
該公司工作場所化學因素應檢測1種,實檢測1種。其中錳及其化合物1個作業點3個樣品,檢測結果均符合GBZ 2.1-2019《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規定。
物理因素檢測結論
該公司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應檢測3種,實檢測3種。其中噪聲24個作業點,其中噴釉車間擦水工位擦水工、噴釉車間除塵工位除塵工、噴釉車間噴釉工位噴釉工、噴釉車間找槍工位找槍工、包裝車間磨瓷工位磨瓷工作業點檢測結果不符合GBZ 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規定,其余各作業點檢測結果均符合GBZ 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規定;紫外輻射1個作業點,工頻電場1個作業點,檢測結果均符合GBZ 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規定。
|
建議:
(1)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
(2)加強設備管理,對生產設備及防護設施進行巡檢和定期維修,保障生產設備、防護設施的正常、有效運行。對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嚴重的設備根據情況及時更換先進且有利于職業病防治的新設備。
(3)應確保外來人員進入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場所,配備有效的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4)積極跟蹤、研究和采用有利于防治職業病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逐步提升公司生產裝置自動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