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結論及建議
|
結論:
粉塵檢測結論
該公司工作場所粉塵應檢測2種,實檢測2種。其中其他粉塵4個作業點36個樣品,棉塵18個作業點162個樣品,檢測結果均符合GBZ 2.1-2019《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規定。
化學因素檢測結論
該公司工作場所化學因素應檢測13種,實檢測13種。其中硫化氫1個作業點9個樣品,氨1個作業點9個樣品,一氧化碳3個作業點,過氧化氫3個作業點27個樣品,碳酸鈉3個作業點27個樣品,氫氧化鈉3個作業點27個樣品,苯1個作業點9個樣品、甲苯1個作業點9個樣品、二甲苯1個作業點9個樣品、正已烷1個作業點9個樣品,1,2-二氯乙烷1個作業點9個樣品,丙酮1個作業點9個樣品,丁酮1個作業點9個樣品,檢測結果均符合GBZ 2.1-2019《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規定。
物理因素檢測結論
該公司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應檢測1種,實檢測1種。其中噪聲30個作業點,其中服飾裝具車間線帶工房高標機織嘜工作業點噪聲檢測結果不符合GBZ 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規定;其余作業點噪聲檢測結果均符合GBZ 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規定。
|
建議:
(1)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
(2)加強設備管理,對生產設備及防護設施進行巡檢和定期維修,保障生產設備、防護設施的正常、有效運行。對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嚴重的設備根據情況及時更換先進且有利于職業病防治的新設備。
(3)應確保外來人員進入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場所,配備有效的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4)積極跟蹤、研究和采用有利于防治職業病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逐步提升公司生產裝置自動化水平。
|